修改商用车行业标准 助推产业发展

 3月11日,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董事长李大开在本网人民大会堂现场演播室做客“中经在线访谈”栏目时表示,现行的商用汽车行业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现状和运输需求,应尽快修改完善。

  李大开以商用汽车的重量标准举例,20年前的自重和载重量比为1:1.3,即重量一吨的商用汽车,可以搭载1.3吨的货物,自重10吨的车就可以搭载13吨货物。而国外现行的指标可以达到1:1.9。他认为如能根据现状重新制定商用汽车行业标准,对于节省能源和降低材料消耗,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面对中国商用汽车网记者问及其提出的“国内商用车将在十二五期间达到150万辆的峰值保有量”时,李大开表示他是基于全世界重型汽车的产量,以及我国现状得出的数值。他说,2010年全世界重型汽车的产量不足200万台,而我国就占了101万台的比重。同时,美国重型卡车年产量保持在30万台左右,而我国已超过100万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房地产、机场以及矿山,对于商用汽车的需求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他在经过类比世界汽车产量和美国汽车产量之后,认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国内商用车峰值保有量将达150万台。

  对于国外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通过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在国内建厂,促使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加剧的局面,李大开表示挑战毫无疑问是存在的,而作为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是欢迎挑战的。他认为因为具有挑战,具有竞争,才能促使企业进步,加快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才能够在燃料经济性、节能降耗方面加大研发力度。企业要接受挑战,还要赢得挑战。

  最后,李大开表示国内企业的产品优势是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满足中国商用汽车的需求。他认为,有朝一日国内企业的产品能与跨国公司展开同台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时“我们的产品才能真正在性能上、质量上和跨国公司处于同一水平。目前我们做得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

  相关新闻: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中国经济网记者: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经在线访谈,人民大会堂演播室。今天做客我们节目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李大开,李代表欢迎您。

  李大开:谢谢大家。

  中国经济网记者:李代表,我们知道您在这次的议案中提出了设立国家质量奖。我们知道,国家曾设立如国家免检、省优、部优等的奖项。您觉得设立这个国家质量奖,会不会跟这些奖项有所重复呢?

  李大开:我认为没有重复,因为根据我们国家现在经济的发展,以及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我觉得是到了一个设立国家级质量奖项的时候了。因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奖,应该说对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质量奖,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奖项,像你说的省优、部优,或者行业的质量奖,权威性稍显不够。因为,目前人民大众往往更相信国家级的,相信非常权威性的奖项。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对产品的要求也高了,包括质量方面,包括安全性上。像现在热炒的,您知道,婴儿奶粉的问题。大约有70%的民众选用了外国品牌的奶粉,这对我们来说应该敲响一个警钟。我觉得现在,把质量提到任何高度上都不过分,只有我们高度的重视了质量,我们的品牌,我们的产品才能得到中国民众的信任,才能够更加快速的走向世界。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董事长李大开(右一)在“中经在线访谈”的人民大会堂演播室接受采访 中国经济网记者王笑摄

  中国经济网记者:现在商用汽车的一个现状,就是配套产业跟不上,那么您觉得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李大开:这个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国家生产汽车的历史太短,国外企业,比如德国的博士公司,日本的电装公司,美国的德尔福公司,这都是世界级有名的零配件配套商。而国外的汽车质量,包括乘用车和商用汽车,之所以质量好,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就是因为它良好质量以及良好的效能,而良好的质量、良好的性能关键又是在汽车各个关键总成。它的性能先进了,质量可靠了,才能够有了整车的可靠。

  中国经济网记者:现在我国也正在加快完善商用汽车的技术标准,那么现行的这个技术标准,在哪些方面制约了我国这个产业的发展呢?

  李大开:现行的机车标准,可以说有很多都是在很久以前制定的。比如说拿商用汽车的重量标准来说,在20年前发布了大概载质量和重量之比为1:1.3,也就是说重量一吨的商用汽车,可以搭载1.3吨的,那么10吨就可以搭载13吨。但是国外现行的这个重量指标却大大的优于这个标准,比如说,像西方国家的一些,重量是1吨的话,载质量可以达到1.9吨,也就是说10吨的车,大概载重到19吨。你想一想,如果真正达到这么个重量比的话,那么,对于节省能源和降低材料消耗,都是个非常大的进步。

  中国经济网记者:我看到这样一个数据,就是说您提出了,国内商用车将在十二五期间将达到一个峰值,保有量达到150万辆,那么您是基于什么因素提出这样一个数字呢?

  李大开:我是基于世界重型汽车的产量,以及我们国家的现状,得出来的一个数值。现在在全世界,重型汽车的产量不足两百万台,而2010年我们国家就占了101万台。另外我再说一个具体数字,美国常年重型卡车产量,年产量保持在30万台左右,而我们国家现在居然已经超过了100万台。但是我们国家和美国,和西方世界不同,因为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基础建设项目要做,包括高速公路,包括高速铁路,包括房地产,还有包括其它的,像机场、矿山等项目,所以,类比了世界的汽车产量和美国汽车产量,我觉得我们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达到150万台。

  中国经济网记者:现在在商用汽车领域,有很多外国的品牌已经进入进来,尤其是在配套零部件上面。比如去年德国的ZF(采埃孚)和綦江齿轮合作。那么面对国外商用车变速箱生产企业纷纷以各种方式进入到国内,对于我们国内的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您觉得应该如何去应对这种挑战呢?

  李大开:这个挑战是毫无疑问的,我们作为国内行业领先的企业,欢迎挑战。因为有挑战,竞争更充分,才能促使企业进步,才能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才能够在燃料经济性方面,在节能降耗方面下大力气。如果没有这个危机的话,我们都可以很安然的守在原来的产品上,躺在原来的功劳上去做。所以,这个挑战来说不意外,要害就是在于我们不仅要接受这个挑战,而且要赢得这个挑战。

  现在,刚才你提到,德国的ZF(采埃孚)跟綦江齿轮的合资,有一个情况你可能不知道,ZF(采埃孚)公司早在十年以前就在我国建立了独资厂,包括美国另外一家跨国公司,早在14年前,也建立了独资厂。但是,至今在商用车领域他们没有占据主流,占有的产销量不足10%,而我们的民族品牌,现在占据了商用车,电子器行业90%以上的份额。原因就是我们的产品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满足了中国商用车的需要。当然,这个标准对我们来说还是太低了。我认为,有朝一日,只有我们的产品能够走到世界上去,尤其是走到欧美上去,能给跨国公司展开同台竞争,并且占有一席之地,那样我们才能真正在性能上、质量上和跨国公司处在同一水平。现在我们做得还不够,还需要继续努力。